让闲置的好书流动起来,让一本好书被更多人遇见。
一个多月来,在我省的一些公共图书馆、文化馆、书店、社区、企事业单位、学校等场所,陆续出现了挂上统一形象标识的“漂流书屋”。截至6月21日,“漂流书屋”已建成1000家,涵盖全省14个市,社会各界共捐赠各类图书60912本。
千家书屋涵盖14个市
“‘漂流书屋’项目推出后,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,读书节组委会办公室接到报名参与的电话络绎不绝。”工作人员朱宗策说。
“漂流书屋”是一种倡导低碳生活的新型全民阅读推广活动,通过有组织的或个人的图书捐赠,利用北方图书城专门为这次活动开发的小程序,将大家捐出的闲置图书汇集到一个个“漂流书屋”中,实现循环共享。这里的“漂流”一方面是指人和人之间的图书分享,就是把“我的书”捐赠出来,被“你”看到了;另一方面是指各个图书漂流点之间的流动。书屋的图书数据录入相关小程序里,书是可以借走的,借书时有数据跟踪,借书还书都有小程序记录。
6月19日,记者走进沈阳市和平新村社区办公楼,一楼西侧辟出一处“漂流书屋”,靠墙的书架上摆有党建党史、社会科学、文学艺术、少儿等图书。正在书桌前看书的小吴说,她住在附近,有了这个书屋,一有时间她就来此看书,就近就便。正在书架上找书的中学生李维正表示:“我可以在这里看书,以后我也要把我看过的书拿来捐赠,和别人一起分享。”
走访中记者了解到,在青年大街旁一家商务楼宇内所建成的“漂流书屋”,是服务楼宇内各单位的党建图书阅读基地,自建成以来已接待读者4000多人次;省散文学会会员捐赠自己创作出版的图书2174本,协助北方图书城在沈北新区建成了“漂流书屋”。
统计表明,截至6月20日,“漂流书屋”已建成1000家,涵盖全省14个市,其中设在公共图书馆30家、社区105家、学校177家、事业单位235家、企业453家。
6万多本图书来自社会捐赠
通过“漂流书屋”活动,可以使那些闲置的图书被更多的人阅读,让更多的人共享知识。
一个多月来,“漂流书屋”已接收捐赠图书共60912本,捐赠者有作家、教师、学生、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、企业员工、社区居民等。捐赠的图书包含社科、文学、人文、历史、艺术、生活、科技、少儿等各个类别。
在“漂流书屋”中,一本书最多能有多少读者阅读?通过数据统计和志愿者反馈,读书节组委会给出了阅读量最大的两本书《寻找张展》和《芬达的秘密》。统计表明,通过“漂流书屋”阅读《寻找张展》的已有232人,目前预约此书的还有300余人。
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《芬达的秘密》是一部独特的人文科幻小说,描写4名小学生组成的探险队,面对突如其来的神秘任务而前往中国多个人文胜地探险的故事。书中涉及历史、地理、科学等多科知识,还有一定深度的人性思考,逻辑严密,悬念迭起,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。因为这部书共有16册,所以借阅人数总量很多,已有800多人,成为“漂流书屋”项目的“现象级”热门图书。
“漂流书屋”将常设下去
“漂流书屋”是图书的一种特殊借阅方式,是爱书人之间进行的一场阅读接力,它让知识和智慧流淌起来,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,让书香惠泽社会。一本书的“旅行”串起的是社会的和谐和生活的美好。
沈阳市沈河区的晨兴社区一直致力于营造书香氛围,原有一个图书室,但规模比较小、藏书量有限,实施“漂流书屋”项目后,社区居民纷纷把家里闲置的图书捐赠出来,书屋的藏书量随即翻倍,图书类别更加丰富。居民们闲暇走进书屋读书,孩子们更是在这里爱上了阅读。
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王焯认为,我省推出的“漂流书屋”活动,营造了更广阔的公共文化空间,不仅让整个社会成为一个流动的图书馆,形成一种共创共建共享的特色读书模式,而且以书屋为媒介,创建了一个在图书、读者、社会之间持续分享、信任和传播的精神文化空间,使得书香越飘越远,越飘越广。
王焯分析说,“漂流书屋”需要大家共同精心培育与守护,这样才能充分发挥“漂流书屋”的应有价值,让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,形成爱读书、读好书的浓厚社会氛围。
据了解,“漂流书屋”将作为我省全民阅读项目常设下去,不断壮大。这次活动中所有的捐赠图书均归全社会所有,并用于在各个“漂流书屋”点位之间相互分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