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其一生,用爱守护:是老师亦是“额吉”

发布时间:2022-09-13 22:55:52 | 来源:中国新闻网 | 责任编辑:news

终其一生,用爱守护:是老师亦是“额吉”
图为梳着麻花辫、穿着蒙古袍的王力(左一),俨然一幅蒙古族姑娘的模样。 王力供图

  中新网兴安盟9月13日电 题:终其一生,用爱守护:是老师亦是“额吉”

  中新网记者 张玮

  在刚刚过去的第38个中国教师节,77岁的王力收到来自四海的草原学子给她的祝福。

  几十年如一日,这位来自天津的语文老师终将梦回草原,她说,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草原,她都将终其一生用爱守护。

图为乌兰毛都草原。 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供图
图为乌兰毛都草原。 科右前旗融媒体中心供图

  从城里来的“蒙古族姑娘”

  翻开贴满旧照片的影集,梳着麻花辫、穿着蒙古袍的王力俨然一幅蒙古族姑娘的模样……

  54年前,家境优越的天津姑娘王力离开繁华的城市,插队到千里之外的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。

  她还记得初遇草原的经历:“1968年9月4日,赶了两天的路,我终于从天津辗转来到科右前旗,成为乌兰毛都公社傲力斯台大队的一名插队女青年。”

  “来之前我是对吃苦做好心理准备的,可是,在真正开始牧区生活之后,才发现困难远超我的想象。”王力摇头笑道。

  语言不通、饮食不习惯、环境不适应……初来乍到的王力手足无措。

  “刚到牧区特别不习惯,羊肉没有调料,除了肉味儿就是咸味儿,牛奶我也不爱喝……”王力告诉记者。

  除了克服生活上困难,王力还要学会牧区工作上的技术活儿。

  王力曾在接羔点和配种站工作8年,其间她不仅学会了挖土豆、割草等农活,还学会了放羊、挤奶、接羔等牧业生产技能。

图为王力成为乌兰毛都中学第一批语文老师的一员。 王力供图
图为王力成为乌兰毛都中学第一批语文老师的一员。 王力供图

  “那时候我可是大队里的剪羊毛小能手,蒙古族姑娘都比不上我。”王力的语气中透露着自豪感。

  如今,王力习惯了草原上的一切。她说:“现在的我,几天不吃手把肉、不喝奶茶就好像少了什么似的。”

  草原上有个天津“额吉”

  在配种站工作时,王力认识了她一生的挚爱拉西扎布。

  “初识时,拉西扎布比我大6岁,妻子过世,他独自抚养着一双儿女。”王力如是回忆。

图为王力一家合影。 王力供图
图为王力一家合影。 王力供图

  1969年冬天,王力感冒发烧,拉西扎布冒着-30℃的严寒,骑马跑了30公里为她买来药。“这让我特别感动。”

  在日常相处中,这个细心、淳朴的蒙古族汉子慢慢地走进了王力心里,她顶住家人的强烈反对,决定要扎根在这片草原上。

  就这样,25岁的王力与拉西扎布成婚,照顾起两个年幼的孩子,成为草原上的天津“额吉”。

  “第一次见到妈妈的时候,我8岁、弟弟6岁。生活在一起后,妈妈给了我们满满的母爱,她特别疼爱、照顾我们,也教育我们做人要正直善良。”大女儿赛汉花如今谈起王力,仍然满心感恩。

  赛汉花说,那时候日子苦,一家8口人只能挤在两间房里,妈妈却从未抱怨过。“她一直努力工作、照顾家人,付出了太多。”

  牧区孩子们的语文老师

  1976年,科右前旗乌兰毛都中学成立,凭借着自身的学识和语言优势,王力主动申请成为这里的第一批语文教师的一员。

  “牧区的孩子汉语言基础不好,学习起来有点吃力,王老师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。”王力的学生、乌兰毛都苏木人大主席乌力吉德力格尔说,“她把我们当成自己孩子一样对待,我们都特别尊敬她。”

  在乌兰毛都中学任教期间,王力曾两次拒绝选调回城。

  她说:“我还是希望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这片美丽的草原上,也为普及汉语言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”

  1986年,王力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。

  “我还是深深地眷恋着这片草原和这里的人。”27年的教学生涯中,王力用爱和知识托起数以千计草原深处孩子的梦想。

  “我曾教过的学生现在成为老师、医生、警察……这些走出草原的孩子们成了新时代的建设者。”王力自豪极了。

  2004年,王力的爱人拉西扎布离世,4个儿女也都长大成人。离开家乡36年的王力决定回到还在天津的高龄父母身旁,陪伴左右。

  “在天津的日子里,我时常梦见自己又回到草原。”王力已然对草原情根深种。

  如今,王力再回到草原,决定留在这里安度晚年。“请它陪伴我的余生吧。”(完)


[打印]

[[收藏]]

[TT]

返回顶部